卡片盒筆記如何整理? 解析魯曼的卡片編號方法

魯曼生平

20 世紀 60 年代,在德國某個行政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中有一個釀酒師的兒子,他叫尼克拉斯·盧曼(Niklas Luhmann)

魯曼是法學院畢業,但因為他不喜歡為多個客戶工作,所以選擇了做一名公務員,而行政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社交活動,於是他意識到這份工作並不適合自己,所以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結束後,他就找藉口回家,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— 閱讀和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哲學、組織理論和社會學內容。

魯曼照片

發明卡片盒筆記

一開始,魯曼跟很多人一樣,就在書的空白地方寫下筆記,後來他發現這樣筆記方式,之後想要查看很不方便,於是他改變了記筆記的方式,他買來小卡片並把看書時的靈感和想法,都記錄在這些卡片上。

一段時間後,魯曼又發現新的問題,隨著自己記錄的卡片越來越多,卡片的數量又讓資訊變的雜亂,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以「一張便利貼」為一張卡片的話,如果寫了1000張便利貼,全部貼在牆上會清楚嗎?

大概率是會很雜亂的,所以卡片盒筆記最重要的其實是整理,這時魯曼為卡片做編號,把相關內容的卡片做連結,終於完成卡片盒筆記的雛形。

魯曼的卡片筆記

用了這個方法後,魯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和定職論文,1968年,盧曼成了比勒菲爾德大學的社會學教授,終身任職。 此後30年里,魯曼還取得了更大的成就,他出版了超過60本著作和數百篇文章,很多都是各領域的經典之作。

卡片盒筆記是整理與連結

這麼看下來,魯曼成功的原因其實並不在做筆記,而是如何「整理筆記」以及「連結筆記」。

我整理各大卡片盒筆記討論串的提問,包含PTT、Dcard、瓦基及朱騏的部落格下方提問等等… ,有很多人都說:「卡片盒筆記對我來說不太實用,我覺得我記錄一些東西用手機備忘錄比較習慣。」

其實,這些讀者切入的角度都錯了,如同魯曼的故事,卡片盒筆記法重點在「如何分類整理」,而不是如何寫筆記或是寫筆記的方法。

用手機備忘錄很方便沒錯,不過當手機累積越來越多內容,我們勢必要把它整理到筆記本或是數位軟體,這時候又會衍伸出第二個問題:「這些整理好的筆記你多久會打開一次?」

我也是用手機備忘錄寫靈感筆記,
並定期整理成永久筆記。

我自己至少90%以上的筆記,都是記錄後就不再翻閱,只有少數筆記往後還會重看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 所以要我說,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在於:

  • 整理筆記的方法
  • 提高觀看既有筆記的頻率

提高觀看既有筆記頻率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有提過,簡單來說就是在「連結永久筆記」的時候,你一定會看到既有的永久筆記,藉此方式重複觀看與連結,即可實現知識復利。

☕️ 不了解「永久筆記」的讀者,可查看 2022年最實用的筆記方法 - 卡片盒筆記法

魯曼如何整理筆記

我們要知道魯曼用的是實體卡片盒,在沒有數位筆記的情況下,他主要用兩種方法為筆記做標籤:

  • 人名或書名的字母順序
  • 為每張卡片建立索引編號

人名或書名的字母順序很好理解,也就是字母a到z,也就是說若使用實體卡片盒,字母a開頭的卡片,會放在最前面的位置,z開頭的卡片則放在最後,這樣的擺放順序能讓我們更快的找到卡片,同時也有「空間記憶」的效用,使用久了之後就會大概知道E在哪一區,H在哪一區,字母順序的擺放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找到筆記。

索引卡片(Indexing Card)

除了字母順序外,魯曼還會為每張永久筆記 (Permanent Note) 建立索引編號 (Numeric Index),為每張卡片建立獨特且唯一的命名,下圖為魯曼建立索引編號的方法。

卡片筆記編號示範

Step1:假設建立了1、2、3、4的四個永久筆記
Step2:新增的卡片與「1」有關,故命名為「1a」
Step3:新增第二張與「1」有關的卡片,命名為「1b」
Step4:新增兩張與「1a」有關的卡片,故命名為「1a1」、「1a2」

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魯曼編號卡片筆記的邏輯為:

  • 1a 代表與「1」卡片有關的第1個想法
  • 1b 代表與「1」卡片有關的第2個想法
  • 1a1 代表與「1a」卡片有關的第1個想法
  • 1a2 代表與「1a」卡片有關的第2個想法

其實魯曼的邏輯非常好懂,就是「數字與字母間隔」,例如與1a1有關聯的第一張卡片會是1a1a,而與1a1a關聯的第一張卡片則為1a1a1,他只是用數字字母間隔的方式,命名卡片並連結卡片。

索引卡片進階案例

再深入一點,我們可以看到Step1的1、2、3、4這四張卡片是連在一起的,因此可預設它是「同一主題」之下的「4個想法」,假設此主題編號代碼為「1」,則各編號邏輯為:

  • 1/1 代表主題1的第1個想法
  • 1/2 代表主題1的第2個想法
  • 1/1a 代表主題1的1/1 想法的第1個想法
  • 1/1a1 代表主題1的1/1a想法的第1個想法

/ 前方代表主題, /後方則是第幾個想法(卡片),由於數字和字母可以不斷新增編碼,因此可以容納個人一生的想法 (多產的魯曼教授,一生寫 90000 張卡片也夠用)。

不同主題之下的重複觀念

目前看下來,以索引編號的方式來整理卡片似乎沒有什麼問題,但若是你正好在實作卡片盒筆記法,常常會發現「我們很容易在A主題之下,寫下可連結B主題的永久筆記的卡片。」

什麼意思呢? 我們直接以案例來說明。

假設我的卡片盒筆記有「愛情」及「投資」這兩種主題,而我們在愛情的主題下有一張「結婚」的卡片;結婚其實是有風險的,而投資也有它的風險,所以我們會在愛情及投資這兩個主題之下,都寫下關於「風險」的卡片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愛情及投資的主題都提到了「風險」,索引編號卻無法將兩張卡片相互連結

愛情跟投資主題的筆記示範

關鍵字索引(Keyword Index)

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非常簡單,只要再寫一張「關鍵字索引筆記」即可 (Keyword Index),例如我只要寫一張以「風險」為關鍵字的卡片,並標記出筆記名稱及索引編號即可,其實這反而是魯曼能夠有效回想其它筆記的關鍵,根據統計,在魯曼龐大的 90,000 則筆記當中,就有 4450 張屬於 Keyword Index。

魯曼的做法是這樣的,他會像下圖左寫下某一個關鍵字(左下角的德文是一樣的,代表是同一個關鍵字),然後把跟這個關鍵字有關的永久筆記列出,包含「筆記名稱」以及「索引編號」。

而以字母順序做分類的方式更清楚,如下圖右為「Rh – Ri」的分類筆記,裡面就有好幾條關於「風險」(德文為Risiko)的索引,細看可以發現由上到下的主題編號分別為32、7、54、3、21,這些有關於風險的卡片,都是在「不同主題之下的卡片筆記」,藉由Keyword Index彙整並連結。

這種列出關鍵字索引的方法,確保了他每一次對關鍵字的「搜尋」,都會開啟一片廣泛的筆記「網」。透過這些索引,他可以快速找到「跟關鍵字相關」的筆記,而這些四散各地的筆記,剛好又勾起了不同索引脈絡之下的回憶,讓他在各種異質層面之上對這些筆記做出新的連結。

總結:現代的卡片盒筆記需要編號嗎?

最後,讓我們將卡片盒筆記法的使用情境移到現代吧,以我目前的認知,在台灣有三個比較知名的卡片盒筆記推廣者,分別是瓦基、朱騏以及張永錫,而據我所知這三位,可能僅有張永錫偶爾會使用編號來紀錄卡片。

  • 瓦基:使用Heptabase可視化箭頭連結、提及卡片
  • 朱騏:使用Obsidian雙向連結,檢索關聯筆記

由此可知,在可使用卡片盒筆記軟體實作的現代,並不一定要使用編號的方式來做卡片盒筆記,我自己本身也是不編號的,並參照瓦基的Hepta使用方式,改良成符合自身的使用狀況,這個之後再出一篇文細細分享給大家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