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新手入門篇
短影音還有紅利嗎? 現在進場還來得及嗎?
2024年絕對還有紅利,現在不進場,兩年後你只會再問一樣的問題。 部落格、FB、蝦皮、YouTube長影片、Podcast,你已經錯過一個又一個紅利了,現在紅利來到短影音,你還想再錯過一次嗎?
現在進場,還有很多行業都還沒做過短影音,你有機會成為市場的先行者;即使你的行業已經有頭部玩家,但我敢說以現在短影音給的流量來說,你現在進場還是有你的一席之地。
▋入場的人那麼多,能堅持的人是少數。
現在正是短影音的封口,所以有太多豬一起起飛,因為有太多人說短影音多好多好,確實,短影音門檻低接近零成本,受益於平台的流量紅利,現在真的是很好的機會。
但你別看現在進場的人很多,我敢保證一兩年後,這些人就消失了80%以上。 人都是急功近利,一做就想馬上看到結果,但偏偏,自媒體是條長期經營的賽道。 你或許可以做幾支短影音就爆款、轉單,但兩年後、三年後你還能堅持每天拍短影音嗎?
不要看入場的人那麼多,但時間,會把多數人都淘汰了。
最後希望你記得,短影音的紅利有一天會不在,但觀看短影音的行為,永遠不會消失。 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還有機會的這一兩年,先卡位市場,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現在。
想做短影音,該如何開始?
最好的開始就是模仿,先找到你喜歡的帳號,試著模仿他就可以開始了。
給自己一個目標,先做30支影片:
- 前10支:建立短影音的工作流,建議在拍之前一次設定10個主題,然後把這10個快速做完,這時不用去思考流量或成效,以建立SOP為目標。
- 中10支:先蒐集前10支短影音的反饋,問問朋友,有辦法用私訊或限動詢問粉絲更好,這時腦袋思考的是內容節奏如何優化,整理過後再開始設定這10支的主題並拍攝。
- 後10支:開始關注成效,例如前20支有哪幾支成效比較好,成效好的原因是什麼? 多看相同主題的帳號,看有沒有爆款選題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,藉由過去20支的成效以及加強比對同性質帳號,火力全開呈現最後10支。
在現代短影音的世界中,美感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選題、人設、開場這三大元素。
- 選題:結合自身專業、故事、經驗,最好能激起大眾的分享慾
- 人設:不需要一次到位,在沒有專業團隊幫你定位的情況下,邊做邊摸索即可
- 開場:Instagram 大數據統計,每人平均短影音停留時間就是3秒,所以開頭前三秒佔了短影音99%的成敗一點也不為過,因為開頭呈現博大精深無法文字說明完全,建議讀者「短影音如何做Hook」,閱讀更多相關資料。
記得這三大元素,找到對標帳號並且模仿優化,是最好開始的方法。
想做短影音,需要什麼器材?
一台手機就夠了。
請記得!短影音用手機拍才有生活感,市場上一支短影音收 1萬5 的專業代操團隊,也是用手機做拍攝的。
等到你真的把自己的短影音做起來了,確定自己未來會穩定更新,那第一個添購的器材會是「無線麥克風」,麥克風如有選購需求可私訊 我的IG ,因為預算與時間的差異,推薦的麥克風也都會不同。
當然,因應不同的影片需求,如果需要買腳架我也覺得可以添購(同樣可以私訊 IG),其餘的設備請等到有變現之後,再來升級。
想做短影音,推薦哪個剪輯軟體?
電腦剪輯的話,首推剪映電腦版,免費功能就可以剪出一支完整的短影音。 (我自己有付費使用,一年是 178人民幣)
如果不會剪輯,我這裡也提供30分鐘的剪映免費課程,歡迎下載。
>>👻 剪映免費課程 (電子報先,然後提供連結、優惠碼)
如果你習慣用手機剪輯,Capcut, Inshot, 美圖秀秀都有人使用,我自己則會使用大陸版的剪映App。(需要改手機的所在地區才能下載)
該經營 IG 還是 Tiktok?
兩個都經營,並選擇其中之一做為主力平台。 具體兩者有什麼差別呢?
Tiktok 的用戶,把短影音看作一場戲,容易有衝突、糾紛、八卦等等湊熱鬧的戲碼,Tiktok 最愛。
以日常來說,整人、嚇路人、街訪,這類型在 Tiktok 會做的特別好;以專業來說,中古車就很適合,因為這個行業水很深,容易衍伸出很多的交易糾紛,另外包租代管也容易有催債戲碼,這些有看戲、內幕成分的短影音,最適合做 Tiktok 。
IG的用戶以人為導向,例如剪頭髮這件事,你是跟著髮廊還是跟著設計師? 通常應該是設計師到哪你就到哪,不會認髮廊對吧。
這就是為什麼美業很適合做IG,不論是睫毛、霧眉、剪髮等等都是認設計師的;另外像是醫生、律師這類專業性的職場角色也很適合IG,記住,IG就是以人為本。
同場加映 Yt Shorts,基本上長影音起家的 YouTube ,目前短影音還沒有明確優勢,但我的觀察是「綜藝」、「多元」取向的短影音在 Yt Shorts 做得比較好,例如樂檸闆娘Yili的綜藝漢堡挑戰、雪倫隱藏版生活的多元品牌介紹,都是在 Yt 做出成績的案例。
最後用這幾個建議來總結:
- 根據「是否看戲」、「是否以人為取向」來決定以 Tiktok 或 IG 做為主力平台
- Yt Shorts不建議做為主力,平台太雜,重點是用戶沒辦法直接私訊你
- 不管你的主力平台選哪個,只要做了短影音就多平台全發,包含 IG, Tiktok, FB, Yt Shorts
- 製作短影音時,以主力平台的用戶為根據,打造貼合用戶的內容
短影音長度應該要多長?
各家平台限制不同,IG跟FB最長可以放90秒的短影音、Yt Shorts 只能放60秒,Tiktok則最長可以放到3分鐘。
>> 【 延伸閱讀 】三大短影音平台的差別
我自己做短影音的習慣長度是 30-60 秒,以目前台灣的用戶習慣來說,超過1分鐘的短影音已經太長了,新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認為每個畫面、每段講話都很重要,但其實用戶只會覺得冗長然後滑掉。 如果你是新手,我一律建議先把影片長度控制在 30-60 秒。
如果你已經不是完全的新手,可以觀看本文「實作篇」的一個問題 – 短影音拍起來太長怎麼辦?
如何判斷哪些主題適合拍? 哪些主題不適合?
如果你是新手,拍就對了。
先不要管流量、也不要想變現,就單純去想這個題材你有沒有興趣想做就好,有興趣就做,沒興趣就不要做。
因為前期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分辨題材好壞,什麼樣的風格會爆款,你只能靠自己「不斷去嘗試」,找到自己能做的題材,同時也是大眾喜歡的主題,是一個甜蜜的平衡點。
每個創作者的成功或是風格的確立,常常來自第一支爆款影片,在這之前都經歷無數次嘗試,直到突然一支影片流量百萬,「啊~原來這就是觀眾喜歡的風格」,才開始有了一點方向去前進。
你看到檯面上的知名網紅,都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如果你沒有時間慢慢試錯,如果你不是影像創作者,而純粹想用短影音變現導流產品服務,那也可以嘗試找專業團隊代操短影音。
>👻 短影音代操連結
短影音的類型有哪些?
上手難度 (5星最難) | 簡短評價 | |
---|---|---|
口播 | ⭐️⭐️ | 最常見,黏著度高,但要脫穎而出比較難。 |
旁白 | ⭐️⭐️⭐️ | 要會寫腳本,否則人設不夠立體,容易被取代。 |
影片上字 | ⭐️ | 偶爾做可以,不建議長期這樣做。 |
劇情 |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最難,但效果會很好,建議是有拍片經驗後再做。 |
Vlog | ⭐️⭐️⭐️ | 有黏著度,製作也不會太困難,但很吃人設與生活是否有趣。 |
氛圍類 |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要具備美感,但傳播性高,有經驗後可以做。 |
口播
口播是最簡單常見的短影音類型,優點是製作簡單,且相對其他類型來說,這類型的黏著度比較高,因為你會聽創作者說比較多的話。
口播唯一的缺點,是很仰賴你的腳本功力或人設IP,所以看似簡單,要做得好做到頂尖其實不容易;但如果你是短影音新手,想先嘗試製作短影音,口播絕對是初期最好的選擇,先不要想爆款流量,因為最簡單的東西,通常也是最難。
我把口播分成生活型及腳本型兩種,生活型的精髓在於「把日常拍出來」的感覺,大多數人只要意識到自己在拍影片,就會在鏡頭前變一個人,但如果你可以在開拍時呈現日常的模樣,有很大機率會成功,因為人們總喜歡窺探別人的生活。
腳本型的精髓則在於故事本身夠吸引人,讓人不知不覺看下去、很想知道最後結果是怎麼樣;總結來說口播要做好,要麻生活做到極致,要麻腳本做到極致,你才會被別人所記住、轉傳、分享。
生活型口播案例:
腳本型口播案例:
旁白
最常見的就是美食或飯店開箱的旁白介紹,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用旁白呈現短影音,但我的呈現方式是口播與旁白穿插。
這邊要注意!除非你一樣用旁白說出了動人的故事 (腳本夠好),否則我不太建議你做 100% 的旁白短影音,因為人設會不夠飽滿強烈,滑過就忘了,容易被取代。
旁白案例:
影片上字
拍攝跟剪輯都是最簡單的,做的好的話導購力很強(例如Loop短影音),但被取代性極高,偶爾一做可以,長期的話我不推薦這個形式。
>>> 【 延伸閱讀 】什麼是Loop短影音
單純影片上字,目前看到最破圈的題材,就是紀錄天數,例如交不到男友就存100元 Day1、Day2、Day3 持續累積,這種陪伴型 + 實驗型的內容,我蠻推薦去做,但到了後期可能就要思考創作的意義,才能持續堅持更新下去。
影片上字案例:
劇情
劇情其實有很大的潛力,但拍攝起來的難度最高,想想 YouTube 的 Howhow ,他能做起來是因為他真的是創意鬼才啊!
劇情類神奇的地方就是,即使一看就知道是演的,但還是會想繼續看下去,下面兩個案例我有問過為什麼要拍劇情,因為這兩個主題都比較容易有衝突,借貸、黃金都屬於高價且跟金錢有關的,具有衝突感的賽道其實很適合劇情。 (例如感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)
劇情案例:
生活紀錄 (Vlog)
Vlog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親子了,Vlog 很吃 IP本身 的魅力,加上需要維持高頻率的更新,其實是一個看似簡單,實則難度頗高的短影音類型。
但整體來說我推薦 Vlog 的原因是它十分全面,既能被人記住、又容易有鐵粉、又好變現,在商業層面上可以說是沒有缺點。
Vlog案例:
氛圍 or 搞笑類
先講氛圍類,這類型比較僅限於 IG Reels,IG 畢竟還是一個比較視覺化的平台,所以「美」的內容,在IG上的傳播率都會比較好。
氛圍類影片就是挑好聽的音樂,配上美美的畫面,這類型的優點就是傳播率好,又對品牌的整體印象有加分效果,值得去做;缺點則是,拍攝本身有一定的門檻,不論是拍攝器材、拍攝實力、拍攝環境都需具備,再來就是拍攝者本身需具有一定的美感。
搞笑類影片的傳播率超高、變現能力也極好,但這更吃個人天賦,如果你夠搞笑可能早就已經成名了,我想應該也不用我教…? (事實上也教不了)
變現定位篇
短影音要如何變現?
變現方式有兩種:
- 流量變現
- 產品變現
流量變現是指靠著團購、業配、聯盟行銷等廠商外部合作變現的模式,通常粉絲數、每月觸及流量、過往合作轉換率等都是廠商會關注的數字。
產品變現是靠著自有產品變現的模式,可以是接案服務,像身心靈療癒、自媒體諮詢、短影音代操等等… 也可以是實體產品,例如保健食品、車子或微商也都算是這個範疇。
再更具體一點,蔡阿嘎、Joeman這種狂接業配就是流量變現,愛莉莎莎團購賣內衣也是流量變現;小船, Jerry賣線上課程、好味小姐賣貓咪罐頭,這類型則屬於產品變現。
自媒體經營的後期,你可以同時做流量變現 + 產品變現,但如果你剛開始,建議你專注一個方向去做,才會成功。
補充:短影音在IG, Tiktok等平台是沒有分潤的,YouTube也就是 Yt Shorts 有一點分潤,但微薄到可忽略不計。
>> 【 延伸閱讀 】三大短影音平台的差別
什麼樣的人適合做短影音?
擁有稀缺故事、強烈人設的人,做短影音容易成功。
什麼是稀缺故事? 從小被霸凌、低收入戶,從小穿金戴銀、家裡有佣人、專屬司機接送,有錢與沒錢的極端,過的不是平凡人的生活,這些就叫稀缺故事。
撇除金錢還能有很多,像是15歲就懷孕、22歲得癌症、到30歲都沒上過班因為在創業,只要你覺得自己哪裡跟別人不一樣,都是好的稀缺故事。
什麼是強烈人設? 那就是站在光譜的兩端,堅定表達自身想法的人。
ClickFunnel創辦人羅素·布朗森說:「中立代表絕對的無聊,如果你到了中午還沒惹怒一個人,代表你行銷得還不夠。」
真正能讓人喜歡上、擁有鐵粉的人,一定都是立場堅定站在一方的人,他從來不會站在中間,試圖討好所有人。 愛莉莎莎就是最好的例子,她有很多黑粉,但同時有很多鐵粉讓她內衣團購破2000萬。
為什麼能做到? 就是因為她擁有強烈人設,喜歡她的人會很喜歡她,討厭她的人會很討厭她。
所以做短影音請不要害怕得罪人,堅定地站在光譜的兩端。
有沒有推薦的短影音賽道?
具備「稀缺性」、「實體性」以及「貼近生活但卻不了解」的賽道,會相對好做。
稀缺性是代表短影音市場裡的稀缺,例如美食、旅遊、開箱,這些都是爛大街的題材,在自媒體發展的初期一定都是這類型的網紅先出線,所以這類型的賽道既沒有紅利、又隨處可見,這種在短影音市場已經充滿競爭的賽道,不推薦你做。
實體性是指「有實體的產品或工作環境」,推薦的原因是展示起來特別有情境,以下我舉幾個例子方便理解。
- 醫師產業,復健科比精神科好做,因為展示駝背案例比看畫面中的人發瘋更有實感。
- 行銷企劃廣告產業,不好做,因為都是沒有實體商品或環境的產業,大部分工作都是用腦袋幫客戶發想,或是坐辦公室用電腦。 (而且也有很多講行銷的帳號,不具備稀缺性)
- 理財領域,不好做,除非你po對帳單,不然賺錢或理財一樣是沒有實體的東西,現在看到的理財頭部帳號多是該平台的先行者。 (理財比起短影音,更適合長影音)
- 保險這種完全沒有實體產品,且又受金管會管制的產品也是難做。
值得做的賽道,通常是貼近生活但你卻不夠了解的,例如工地施工、水電工、冷氣工,甚至是修理窗戶玻璃紗窗的技師,這類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接觸、但卻從未花費心思了解的,最適合做短影音。
包含像一級產業,像是如何種西瓜、捕漁、養豬,甚至是市場叫賣的魚販都是特別適合做短影音的。
以下提供幾個成功案例 (點擊文字可跳轉):
不露臉能做短影音嗎?
可以露臉就露臉,今天假設有兩間火鍋店老闆都在做短影音:
- 一個有露臉,帳號內容都是端著自家火鍋,熱情招呼客人
- 一個不露臉,天天只上傳火鍋料、肉片、湯的簡單影片
你覺得哪一間店比較親切,會想追蹤? 多數情況下會是第一個。(除非你就是看這個老闆不順眼)
當你在相同賽道中擁有競爭,露臉的優勢絕對大於不露臉。 露臉了才有人味,有人味才容易累積信任,累積信任才有辦法轉單變現。 我敢說在2024年,短影音最好的路徑就是先做個人IP,先把「自己」這個品牌養起來,別人對你好奇,接著喜歡你、信任你,當客戶對你擁有信任,之後無論你要做什麼,難度都會降低非常多。
因為對客戶 (粉絲) 來說,你不再是個陌生人了。
當然,還是有不露臉就建立信任的帳號:
▋但我告訴你,他們會被抄襲
在短影音的世界裡,好的文案好的拍攝好的剪輯,都是會被抄的,但唯一不能被抄的是什麼? 是你的這張臉。 你說話的感覺、聲音、調調,這是其他人永遠抄不走的,誇張一點說,你的臉與氣質就是你的護城河!
過去的 5-10 年,無數品牌都在想辦法讓自己有人味,比如可口可樂,它是詼諧幽默,以及清涼熱情,但要呈現出這種人味是靠砸了大量的廣告;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出一些IP,像是台灣 7-11 的 Open醬、棒球隊的兄弟象等等吉祥物。
我們拼了命在為品牌賦予人性,那為什麼不直接真人入鏡? 我們自己就是人呀,不用再砸什麼廣告費、不用再想怎麼賦予人味,只要呈現出你自己就好,這就足夠有人味。
真人露臉,就是建立品牌辨識度最好的方法。
拍攝實作篇
短影音拍起來太長怎麼辦?
Q:帳號是設計教學,最近開始拍攝口播短影音回答粉絲問題,但剪出來的長度都超過一分鐘,覺得太冗長,想問有沒有更好的優化方法?
記住這句話:短影音的短並不是「時間長度的短」,而是「訊息密度的短」。
比如一支1分半的影片,但每10秒就有新的引爆點或鉤子,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,那就是成功的短影音;相反地,1分半影片都在講同一件事,有點像講話繞圈圈那樣,那請你講20秒就好。
要怎麼做到訊息密度短? 精簡你的短影音文案。 假如一句話可有可無,就算刪減也不影響語句意思,那就刪掉。
- 藏鏡人問:你是如何賺到100萬的?
- 出鏡人答:
我賺到100萬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先專注本業
這句「我賺到100萬的方法很簡單」即使刪掉,對前後語句表達也不會有影響,這時就該刪掉。 所以短影音成片太長是不用在意的,我們應該先檢視自己的「訊息密度」,再檢視「發文後的成效」如何,如果有精簡自己的短影音文案了,但發文成效低落,代表不是影片長度的問題,可能是例如企劃選題、人設定位等其他問題。
🏞️
以上是我自己的建議,同時讀者們也建議以下方法:
- 先撰寫大綱或腳本,跟著錄
- 拆成上下兩集,兩支短影音
- 像Loop影片一樣,短影音只拍出標題,解答放內文,吸引大家去內文看詳細說明
- 特色或說明只講一半,其他放內文 (例如有5點特色,但影片只拍3點,剩下最重要兩點放內文)
>> 【 延伸閱讀 】什麼是 Loop短影音
我自己會更推薦第三、第四點的方法! 其實不一定要把解答全部放在一支短影音呀,先引導大家去看內文,內文再寫:「留言XX關鍵字,把整套分析送給你。」也就是 短影音 → 內文 → 送禮 ,這樣的三層漏斗,這樣既可以誘導觀眾把你的內容看完,看完的人又吸收了很多資訊量,對你更加信任,是一套很完整的行銷手法。
🏞️
剪輯與器材篇
拍攝露臉的影片,如何美顏?
Q:如果拍攝露臉的影片,大家是用手機原相機直接拍攝嗎? 我即使化了妝用原相機拍起來還是有點憔悴,有嘗試用美圖秀秀拍,但又覺得拍出來的色調有假假的感覺,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手機錄影App?
Teddy自己的方法是用 iPhone原相機 拍攝,再進到剪映電腦版後製美顏效果,但不會把數值調太高,不然會有假假的感覺。
手機App的話,學員也推薦使用 CapCut, InShot, 美圖秀秀等軟體修膚質及上濾鏡,這邊建議「磨皮」這種影響整體膚質的功能不要用! 可以針對自己在意的細節微調就好,例如「法令紋」、「黑眼圈」即可,其實在影片裡看起來越真實、越醜越素,粉絲的信任度反而越高,因為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我們,做短影音,正是為了縮短自己與紛絲之間的距離,正因為我們不是那種露奶網美,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度修飾。 因為除了奶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優點,對吧。
最後要注意的就是拍攝時的光線,有好的自然光,不用濾鏡也像仙女,在影片的世界裡,好的光源永遠無敵。 建議多選擇早上7-9點、下午4-6點的時間去戶外拍攝,此時光線最為柔和,打在人臉就有自然的美感喔!
想拍Vlog或紀錄生活,建議買相機或 Pocket3 嗎?
如果你已經有基礎粉絲量,並且確定自己會持續更新自媒體,可以買。 (本版主一律推薦理性購物)基礎粉絲量因人而定,但如果要我隨便估一個數字,至少有 2000-5000 的粉絲數,我才會建議你投資器材。
另外除非你的短影音風格就是走高質感路線,否則一律不建議買專業相機,如果是Vlog與記錄生活,我更推薦 Osmo Pocket3 這種輕鬆的相機,原因如下。
- 畫面穩定度:手機頂多單手拿著自拍,如果要拍景或物體,單手拿會很晃,但Pocket有三軸穩定,所以即使只有一隻手,畫面還是穩定的。
- 手持自拍的疲累程度:手機自拍要整個手掌張開握住,Pocket只有握著小小桿子就好,通常拍Vlog都要拿著相機一段時間,手機拿久了真的很酸。
- 鏡頭廣角:Pocket 比較廣,通常Vlog的情境是畫面越廣越好。
- 相機主體較小:Pocket3可以自然拿在手上拍店員結帳、跟店員聊天,手機或相機存在感太重了,會讓店員有戒心或是嚇到。
- 解放手機:拍攝一整天,手機很容易變成沒電狀態,而且拿出手機拍完後,就會順手的滑個兩下 XD (這是很破壞生活或旅行體驗的)
總結以上,我認為想投資器材可以,但需要多評估你的影片形式、使用情境;另外若預算有限,其實我會更建議先把資金投入音訊設備,例如指向型麥克風、無線領夾式麥克風,聲音收錄清楚其實才是拍影片最重要的一件事!
平台演算法篇
IG熱門音訊有用嗎?
沒什麼用。 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跟 Hashtag 差不多的東西與意義,可以思考一下普遍用戶行為(或你自己滑社群的行為),會主動搜尋熱門的音樂,看看是誰使用這些音樂創作出好作品嗎?
不會吧? 除非你本身是個創作者。
所以比起熱門音訊、Hashtag,我們該做的是把自己的內容製作好,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,短影音做得差勁,音訊再熱門也沒用。
不了解如何打磨自己的短影音內容嗎?
>>👻 免費領取短影音自檢表
Hashtag現在還有用嗎?
對於流量或觀看數的提升作用幾乎沒有,或許你在其他地方有聽過「Hashtag金字塔」的理論,但現在已被 Instagram官方負責人 證實效用有限。
原因是創作者與創作的數量已經太多,導致很難擠進單一 Hashtag 的置頂版位,再加上比起 Hashtag搜尋,短影音崛起後大家更習慣在「探索」處,做為娛樂性質隨機觀看短影音,習慣已經改變。
那為什麼現在大家還是用 Hashtag ? 主要是為了分類方便,容易整理搜尋個人帳號的內容,
什麼時間發短影音有差嗎?
玄學。
內容夠好,半夜三點發流量都會爆;內容太差,晚上八點也只有幾百觀看。
不要在意發文時間,不論是白天晚上,想到了有空了就能發, 不要真的在凌晨這種極端時間發就好。
短影音一定要日更嗎?
如果你剛起號(從零或1000粉絲以下開始做),我的回答是要日更,這邊用兩點回答:
- 短影音目前有「再行銷」的屬性
- 短影音就像你家巷口的排隊小吃
什麼是「再行銷」? 例如你今天上網看了一個宜得利的床墊但沒下單,十之八九,你這幾天都會滑到床墊廣告,對吧。 短影音目前就有這樣的再行銷的屬性,假設你今天看了很多A帳號的短影音,下一次你打開IG時,IG大概率會先推給你A帳號的短影音,而且A帳號只要更新短影音,這支新片也都會出現在你的IG主頁。
其實,短影音就像你家巷口的排隊小吃。
我家附近有一間越南麵包店,我平常對這種東南亞食物會有點怕怕的,但因為每次騎車經過,都看到很多人在排隊,我就漸漸地對這間店越來越有印象。 有一天,當我肚子餓的時候就想起這間店,想說來吃吃看好了,結果真的很好吃!
我們套用一下,當你的潛在用戶剛開始滑到你的短影音時,是不是會有種「陌生不信任感」? 但因為「再行銷」的特性,每當你更新,IG就會推播你的短影音給潛在用戶,他們看著看著,自然也就對你放下戒心,有了好奇。
隨著看短影音的次數多了,又從好奇變成認識,從認識變成熟悉。 某一天,他們對你的服務或產品有需求時,自然就會想到你。(例如你是做冷氣的,當他們冷氣壞掉可能就會想到你的短影音,進而成交)
所以回到問題,短影音一定要日更嗎? 我會說,能日更最好,我甚至知道一些幾萬粉絲的帳號,最早期是一天兩更,早上發一支、晚上發一支。 但如果你的時間不允許,請至少兩天一更,等到帳號養起來,至少2000粉絲了,再開始放緩頻率,當然也可以參考我們的短影音代操服務,由我們幫你更新短影音。
😎🔗
其他
養號 – 經營的帳號不要拿來刷大奶妹子
如果你經營的帳號都拿來刷大奶妹,那來看你短影音,大多也會是跟你一樣平常刷妹子的人,而因為這群人的興趣是妹子,所以如果你放的不是妹子的話,他們很容易就會滑走了。
所以經營的帳號可以盡量刷「同領域」的內容,例如你是教理財,就多刷其他理財帳號,這樣演算法就會幫你帶來「和你一樣對理財感興趣的人」。 這個方式叫做養號,不管在 Tiktok, IG 都適用。